【第1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此俗语比喻接受别人的救助要加倍报答,以示感恩。那么,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最早出现在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来源于明朝的一个故事。 明朝后期,皇帝昏庸,政治腐败,宦官当道,廷臣结党,派系林立。历城一县令,看破时局,无奈之下愤而离职到神通寺出家,法号“兴公”。年轻女儿放心不下父亲,怕父亲受苦,生活不能自理,也跟随而来。按寺内规矩,男女不能同居,她便进入距离父亲不远的涌泉庵削发为尼,法号“明喜”。 为方便替父亲洗衣服,明喜随后建了一座单层方形坐北朝南的塔,把为父亲洗好的衣服按约定时间送往塔内,随后父亲再将衣服拿走。当人们问起这样做的原因时,她说:“父亲的养育之恩我们必须好好回报,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真是不折不扣的孝女,人们无不被她这种报恩方式所感动。为了纪念这位女子,后来人们把神通寺后的泉起名为“滴水泉”,明喜为父亲洗衣服的泉为“涌泉”。于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个俗语在民间传开了。至今还被人们广为引用。
【第2句】:【出家】“出家”为佛家语,是梵文“波吠尔野”的意译。也有的译为“林居者”,指离开家庭生活到寺庙里修行。源于印度吠陀时代和婆罗门教的遁世制度,佛家也采取了这一制度。 那么,中国何时有了“出家人”?这种做法自佛教传人中国就开始了。据宋赵令时《侯鲭录》卷一记载:“汉明帝听阳城侯刘峻等出家,僧之始也;济阳妇女阿潘等出家,尼之始也。”由此可知,我国古代第一个出家的男性是汉明帝时期阳城侯刘峻,第一个出家的女性是济阳(今山东济阳)女子阿潘。 出家有多种形式:如心出身不出,这指的是在家学佛;身出心不出,虽然走出原来的家庭,但对于名利仍然恋恋不舍,实则没有出家;身心俱人空门,割除了一切世俗欲念,开始真正修行。一般意义上的出家修行,要和原来家庭脱离一切关系,不再有任何瓜葛。按照《增一阿含经》要求:剃除须发,连姓名也不能要了,依照释门排序,重新取一佛家名号,开始与俗家完全不同的生活。
【第3句】:【久经大海难为水】见“观于海者难为水”。
【第4句】:【水过地皮湿】(惯)1形容事情只是走个形式和过场,不能根本解决问题。2指从所经手的事情中捞到了好处。 也作“雨过地皮湿”。
【第5句】:【瞎子磨镰刀——快了】(歇)快:本指刀刃锋利,转指不要多长时间。指事情快有结果了。
【第6句】:【舍得珍珠换玛瑙】(谚)珍珠、玛瑙:两种珍奇的宝物。用此一宝物,才能换彼一宝物。指要想获得高规格的人与物,必须舍得付出同等价值的代价。
【第7句】:【家有万石粮,不如生个好儿郎】(谚)家里财物积聚再多,也比不上生个有作为的后代。指积存钱财,不如注重子女才能的培养。
【第8句】:【看着鱼儿下罩】 释义:比喻看准了再下手。 例句:小梅又安顿给崔骨碌:“听说张金龙常到你们这儿来,要是有机会,把这个铁杆汉奸—块儿抓住,那就更好了。反正看着鱼儿下罩,你瞧着办吧!”
【第9句】:【莽张飞,粗中有细】 释义:张飞:字翼德,三国时蜀汉大将,性格刚直鲁莽。比喻人虽然粗心大意,但有时做事也很细心。 例句:“莽张飞,粗中有细嘛!”农则丰得意地说。
【第10句】: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
【第11句】:【缩着脖子】(惯)喻做人老实、谨慎、胆小。
【第12句】:【水湾里照影子——倒过来】(歇)指把事物颠倒过来。
【第13句】:【一醉能消万古愁】(谚)只要喝醉了酒,就能把心头所有的愁烦事都消解掉。指酒有暂时排忧解愁的功能。 也作一盏能消万种愁。 一醉解干愁。 一杯热酒解干愁。
【第14句】:【菩萨脚下开铺——伴神享福】(歇)菩萨:泛指佛和某些神。比喻借助别人得到某种好处。
【第15句】:【山恶人善】(谚)山势是险恶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虽然丑陋,心地却很和善。
【第16句】:【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谚)指天降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惹的罪孽,无法逃脱。
【第17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释义:不是情趣相投的人,不会聚合成一家。 例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子又都比较胆子小,最怕惹是非。”
【第18句】:【连阴百日,也有天晴;冬长三月,早晚打春】 释义:比喻好日子总会到来。 例句:“我才不死,我偏活着!”碧桃站在大街上,不是向老爹,而是向那些鬼打墙的小人们发出挑战的宣告,“连阴百日,也有天睛,冬长三月,早晚打春;我要眼睁睁看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才咽这口气。”
【第19句】:【手把着头稍——自领】(歇)头稍:即头梢,指头发。指自己愿意接受。
【第20句】:【毡袜裹脚靴】(惯)毡袜、裹脚布、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关系密切的人。
【第21句】:【大人不责小人过】(谚)指有修养有地位的大人物,不和下人计较。 也指宽宏大量的人,能宽恕下人的粗鄙行为。 也作大人不记小人过。 大人不见小人怪。 君子不记小人过。
【第22句】:【不怕明处枪和棍,只怕阴阳两面刀】(谚)指面对面的较量并不可怕,只要在明处就好招架;最怕的是阴一套阳一套,搞阴谋诡计,使人难以防范。
【第23句】:【米粒是米粒,糠皮是糠皮】(惯)米粒糠皮原本是一体的,经碾压而分离开来。比喻关系破裂,互不来往。
【第24句】:【背包袱】(惯)比喻在思想上或经济上有沉重的负担。
【第25句】:【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谚)人没有长久兴旺而不衰败的,就像花没有长久盛开而不凋谢一样。 常指人与人的交往或者个人的境遇,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 也作人无干日好,花无摘下红。 人无干日好,花有几日红。
【第26句】:【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谚)在家中一切事都好办,出门在外,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旧指出门在外,总不如在家方便。
【第27句】:【散步】饭后散步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有谚赞日: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那么散步这种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散步”这个词的产生与古人食药风气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追求延年益寿,盲目服用“五石散”,成了风气。所谓“五石”,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硫黄五种矿物质,这是主要成分,此外还包括萎根、防风、桔梗、海蛤、白术、人参等药材搭配。服药后,不能静卧休息,必须行走,以刺激药性发作。原因是药物中某些成分含较大的毒性,会对人体构成伤害。服药后,若能使药性发作,身体发热,就能减轻毒性对身体的伤害。 药性的呈现,被称为“散发”,散发说明药已得力。如果药性不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服药后行走,目的是药性显现,这叫做“行散”。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服用“五石散”,不仅不能延年益寿,反而对身体有害。于是,自唐代以后,服“五石散”之风趋于衰落,而“行散”这种漫步的方式却对身体有益,被人们保留下来了。“行散”就是有目的的散步,现在意义上的“散步”已与服药行散脱了钩,变成了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28句】:群众当中老师多。
【第29句】:【无债一身轻】(谚)不欠人的债务,自然就一身轻松。指债务带给人的负担是沉重的,还清债务,就不再有负担。 也作“无账一身轻”。
【第30句】:【朝廷不差饿兵】(谚)差:差遣,派遣。朝廷也不差遣饿着肚子的士兵。指派人办事,首先要解决好他的吃饭与生活问题。 也作天子不差饿兵。 皇帝不差饿兵。
【第31句】:【腹中剑,口中蜜】见“口有蜜,腹有剑”。
【第32句】:【和尚念经——南无也是南无】(歇)南无:谐“那么”,形容和尚念经的声音。指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第33句】:【玉波去四点,依旧是王皮】(谚)玉字去一点,还是王字;波字去三点,还是皮字。指表面上略有变化,但本质上还是不变。
【第34句】:【陈谷子,烂芝麻】 释义:比喻陈旧的无用的话语或事情。 例句:可是我糊涂了,正经说的话且不说,且说陈谷子,烂芝麻的混捣乱。
【第35句】:【观棋不语】观棋不语是看下棋时的一条纪律,它源于围棋。 围棋的黑白两色,象征着日月,表示阴阳二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圆的天象穹苍;棋盘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纵横各19条线,交织成361个棋位,这是旧历一年的天数;棋盘中间有9个星点叫做势眼,表示九大行星;棋盘长1尺2寸,表示12个月;白子表示白昼,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从半夜的子时开始;黑白相对,表示阴阳应对之气,阴阳对应时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围棋时不许旁观者插嘴。可见围棋的高深莫测,是世界棋类之冠。
【第36句】:【宁扶旗杆,不扶井绳】(谚)旗杆是直的,可以扶起;井绳是软的,不能扶直。比喻帮人要帮有自强意识的人,不帮那些不能自立的人。
【第37句】:【明水暗道紫花泥】(谚)指雨后夜间行路,在无光照的情况下,看着亮亮的是积水,看着紫花样的是泥坑,看着黑呼呼的才是路。
【第38句】:【吃香的,喝辣的】 释义:形容吃喝多而好,生活舒适。 例句:我可怜的儿呀,你逃不了你的命。俗话说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命里注定的,逃不了。既是这么着,我也就是盼着你找个好人家,吃香的,喝辣的。
【第39句】:【百姓斗不过官,凡人斗不过仙】(谚)官员有权有势,仙人有法有术,一般人不是对手。旧指普通百姓地位低下,招惹不起有钱有势的人家。
【第40句】:【根深不怕风摇动】(谚)指树大根深,就不怕大风摇动。比喻人做事只要根基稳固,就不怕外力干扰。 也比喻自身行为端直,就不怕闲言碎语。 也作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 根正不怕黄风摆。
【第41句】:【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谚)分外:格外,特别。仇人相遇,彼此看得格外真切。指仇人之间特别痛恨,一见面谁也不肯放过谁。 也作仇人见仇人,分外眼睛明。 仇人见仇人,眼里起红云。
【第42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谚)苦中苦: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人上人:出类拔萃的人。指只有承受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才能出人头地。
【第43句】:【库里有粮心不慌】(谚)仓库里积存着足够的粮食,人心就稳定。指积存粮食备荒是头等大事。
【第44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释义: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子孙后代为最大。 例句:弟弟呀,你是一个孝子,听老辈人讲过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结不结婚不光是自己的事,爹抱不到孙子,心里成了一块病啊!
【第45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释义:长期生活在外,最后总希望回到家乡。 例句:“常言道,树高干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若还长大了,少不得寻根问蒂,怕不认我做外公么?”
【第46句】:【强盗遇着贼爷爷】(惯)指双方是一丘之貉。
【第47句】:【抖搂包袱底儿】(惯)包袱底儿:比喻最拿手的本领。指把最拿手的本领亮出来。
【第48句】:【摔了个跟头,拾了个明白】(谚)人摔了一跤,却明白了一层道理。 指坏事中往往有好事,受到一次挫折或打击,却获得一次经验教训。 也作摔了跟头学了乖。 摔一个筋斗,识一步路程。 筋斗:跟头。
【第49句】:【没见过大阵仗】(惯)阵仗:阵势,军队打仗的场面。比喻阅历少,没见过大世面。 也作没经过大阵势。 没见过大世面。 没见过世面。
【第50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谚)指脚受寒了,就会伤及心脏;同样道理,人民对执政者的怨怒,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和谐,社会的稳定。
【第51句】:【吃人不见血】见“杀人不见血”。
【第52句】:【一人难调众人口】(谚)指众人的口味各自不同,同一锅饭菜很难让大家都满意。也借指一人做事,无法使得人人都没意见。
【第53句】:【破家值万贯】 释义:说明置家不容易,舍不得离开。 例句:“大哥,破家值万贯,你还是锁上门,我们娘儿俩就坐在房檐下。”
【第54句】: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第55句】:【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谚)把嘴撅:翘起嘴唇,表示生气或不高兴。萝卜上市出售,医生就没病人来看病开药了。指萝卜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有防病的功效。
【第56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用来嘲讽、抨击那些限制老百姓的正当言行,自己却胡作非为的当权者。它出自宋代。 北宋时,有个官员名叫田登,他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字中有个“登”字,所以,每到一处任官,他便命令身边的人避其名讳,在谈话时凡说到和“登”同音的字,必须用其他字代替。比如,灯心草要叫开心草,灯台、灯罩、灯笼得叫亮托、遮光、路照。触犯田登这一忌讳的人,会被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轻则挨板子,重则判刑。 宋仁宗时,田登担任河北冀州南官留守。他上任不久,便是一年一度的上元节(即元宵节),按照惯例,元宵节里要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官府衙门贴出告示,晓谕百姓,自由赏灯。可是这次,负责写告示的小官犯了难,用“灯”字便触犯官讳,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于是便呈请田登决断。由登大笔一挥,把“灯”字改成“火”字。第二天,百姓看到这样一则布告:“依例,放火三日。”看完告示的百姓不明就里,惊吵喧闹起来;一些外地客商,以为官府真的要在城里放火,纷纷收拾行李,迅速离开。 田登的这一布告,把事情闹大了,谏官们纷纷上奏弹劾田登。最后,田登被罢职。百姓们明白此事原委之后,讥讽田登是个“放火州官”。这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俗语的来历。
【第57句】:【月光再亮也晒不干包谷】(谚)包谷:玉米。月亮散发不出热力,即使有亮光,也不会像太阳光一样晒干玉米。比喻素质差的人,再努力也不会创造出奇迹。
【第58句】:【骨头里榨油】(惯)比喻残酷地剥削或敲诈勒索。
【第59句】:【不蒸包子蒸(争)口气】(惯)蒸口气:谐“争口气”。争气:要强,
【第60句】:【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谚)一树结的果子酸的甜的都有,一母生的孩子愚的贤的都有。指同胞兄弟性格、智力各有差异。也泛指人与人不会一样。
【第61句】:病急乱投医,逢庙就烧香.
【第62句】:【天上掉馅饼】(惯)比喻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或好处。也比喻不可能实现的好事。
【第63句】:【太公钓渭水——走老运】(歇)太公:商末周初的太公望吕尚,字子牙,俗称姜太公。相传姜子牙八十岁时在渭河边钓鱼,遇到周文王,得到重用,后辅助文王取得了天下。指老年人交了好运。
【第64句】:【上了山尖想上天】(惯)形容十分贪心,得寸进尺。
【第65句】:【徒知其一,不知其二】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66句】:【拔眼中钉】(惯)比喻除掉心中所憎恨的人。
【第67句】:【饭来张口,水来湿手】(惯)指人不劳动,坐等着享福。 也作饭来张口,茶来伸手。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第68句】:【两把钥匙挂在脖子下——开心又开心】(歇)开心:本指打开心房,转指高兴。形容非常高兴。
【第69句】:【麒麟送子】“麒麟送子”是古代一种生育观念。据说,祈祷麒麟的出现就能够得到儿子,保证香火的顺利传递。这种风俗源自孔子的诞生。 麒麟,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祥瑞,最早出现在《礼记》中,与凤、龟和龙并称为“吉祥四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介绍麒麟的:麒麟分雌雄,雄的名麒,雌的名麟,性情温和,从不伤害人和牲畜,更不任意践踏花草,因而被人们称为仁兽。它的形状像鹿,尾如牛尾,雄的长独角,雌的没有角,口中可以吐火,声音如雷声。它的出现能给天下带来太平,给人们带来好运,使家族人丁兴旺。因而在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 据传,孔父和孔母只有一个儿子,腿脚有疾病,活动起来不方便,不能继承祀事。夫妻二人感到非常遗憾,想再生个儿子,于是到尼山祈祷,希望能再为孔家增加人口,保证孔家香火能永不熄灭。有天夜里,一头麒麟踱进阙里,举止优雅,不慌不忙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家有个孩子呱呱坠地,这就是仲尼,于是麒麟送子的消息在民间也就传开了。哪家有不育的妇女,就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就能喜得贵子了。这一传说,代代相传,至今还能看到“麒麟送子图”。
【第70句】:【背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歇)指花了很大力气,却没有得到好的回报。 也作“顶着石臼做戏——费力没讨好”。
【第71句】:【睁眼一抹黑】见“两眼一抹黑”。 玩笑。
【第72句】:【骄傲来自浅薄,狂妄来自无知】(谚)浅薄:缺乏学识或修养。骄傲自满是由浅薄造成的,狂妄自大是由无知造成的。指要想克服骄傲、狂妄的习性,必须不断地增长见识,加强修养。
【第73句】:【路是人开的,树是人栽的】(谚)指事业的成功全靠人的努力,不努力就无法创造辉煌。
【第74句】:宁做蚂蚁腿,不学麻雀嘴.
【第75句】:【一碗水端平】(惯)形容办事或待人公平公正,不偏不向。 也作“一碗水往平处端”。
【第76句】:【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谚)时势:当时的形势。指英雄人物能创造时势,时势也能造就英雄。
【第77句】:【滴水之恩,不忘涌泉相报】见“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第78句】:【一分行情一分货】(谚)行(hang)情:市场上商品的时价。 指出钱多少决定货物的优劣。也泛指得多少好处办多大的事。 也作一分价钱一分货。 一分钱,一分货。 一分货色一分价。
【第79句】:【一个(姓)字分不开】 释义:说明一家人,分不开。 例句:“一个‘李’字分不开,兄弟毕竟是兄弟!”
【第80句】:【细米干柴不漏房】(惯)吃的是细米,烧的是干柴,住的是不漏雨的房子。形容家庭生活富裕。
【第81句】:【没事人一大堆】(惯)指装作局外人,把事情推得干干净净。
【第82句】:【剃头担子——一头热】(歇)剃头担子:理发匠流动着做生意用的担子,一头放板凳和理发工具,另一头是烧热水用的小火炉。指当事双方一方热情,一方冷淡。 也作剃头挑子——一头热。 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
【第83句】:【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见“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第84句】:【刀不出鞘,弓不上弦】 释义:比喻不用武力行动。 例句:以统之计,莫若来日设宴,请季玉赴席;于壁夜中埋伏刀斧手一百人,主公掷杯为号,就筵上杀之;一拥入成都,刀不出鞘,弓不上弦,可坐而定也。
【第85句】:【楚人沐猴而冠】 释义:沐猴:猕猴。冠:戴上帽子。楚国人给猕猴戴上帽子,使其装成人样。 比喻人虚有仪表或地位,并没有本领。 例句:韩生趋出,顾语他人道:“我闻里谚有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日果然相验,才知此言不虚了。”
【第86句】:【万两黄金易得,知音一个难求】 释义:知心人很难遇见。 例句:“姑娘是个明白人,没听见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
【第87句】:【处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 释义:黄梅:指黄梅雨,即江南四、五月间,黄梅成熟时的降雨,亦称黄梅天。处暑时节雷声响,依旧返回黄梅天,多雨。 例句:按长元吴志皆载“处暑一声雷,依旧倒黄梅”之谚。但考芒种距离处暑凡七十五日。
【第88句】:【葫芦黄瓜要上架,穷人不听富人话】 释义:比喻各有各的打算,不听别人摆布。 例句:人常说,葫芦黄瓜要上架,穷人不听富人话。现在红军开到了陕西,李宝泰是在心里发慌。
【第89句】:【斩草除根,萌芽不发】见“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第90句】:【弓上弦,刀出鞘】(惯)鞘:装刀剑的套子。箭搭上弦,刀拔出鞘。 指拉开架式,准备厮杀。
【第91句】:【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歇)比喻一拍即合。
【第92句】: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
【第93句】:【一家饱暖千家怨】(谚)千:约数,形容多数。旧谓为仁不富、为富不仁,因而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就会遭到许多人家的嫉妒、怨恨。
【第94句】:【灶膛里抡锤——砸锅】(歇)本指把锅打破,转喻把事情办糟了。
【第95句】:【草绿色军服】“草绿色的军服”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20世纪初,英国人为了掠夺非洲南部的财富,派军队进攻非洲的布尔人。当时,布尔人的武器不如英国军队。为了战胜数量比自己多出五倍的英军,布尔人便根据非洲的山地特点,穿上草绿色的衣服,并把武器也涂上了与草木相似的颜色。他们悄悄地躲在丛林里,敌人简直看不出丛林里有人。而当时的英军却穿着很显眼的红色军服,暴露得十分清楚。由于英军目标太明显,布尔人老远就可以用武器射击,英军被打死打伤七万多人。 后来,英国军队接受了这个教训,将红色军服改为暗绿色。以后,各国的军队也相继把军服改成了黄色或草绿色。
【第96句】:一天吃一头猪,不如床上打呼噜。三天吃一只羊,不如洗脚再上床。
【第97句】:【三月里的桃花——红不了多久】(歇)本指桃花红不了多长时间,转指走红运的好日子不会长了。
【第98句】:【露口风】(惯)指从言谈话语中透露出某种不为人知的信息。 也作漏口风。 透口风。
【第99句】:【不显山,不露水】(惯)形容做事不张扬,说话不露声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