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有关树精的那一段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写那一段
这色难之一木仙庵三诗“在西游记中是挺特殊的一难。
唐三荆棘岭上被几个树精藤怪摄去与他们会友谈诗。
谈着谈着,杏仙美眉出??;树精藤怪们摇身一变从诗人隐士变作了“媒人” “保人“非要把杏仙MM嫁给三藏不行;直到悟空一声“师父”才把那些树精藤怪们吓得不见了。
这一难特殊处在于这些妖精们并没有打算伤害唐僧,对于唐僧肉也无甚兴趣;而在清风明月之下,风雅的作诗酬酢。
只是最后强要唐僧与杏仙成亲一出煞了一番风景,勉强凑做一难:“色“难。
在第九十九回观音菩萨清点三藏的灾难簿子时,这一难称为“棘林吟咏五十二难“, 似乎的确名不副实。
四名隐士分别为:劲节公(即松树),孤直公(柏树),凌空子(桧树),拂云叟(竹)。
这几位树精们都有了上千年的修行,能吟诗作对;他们各自给自己的名号简直概括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向往的一切特质:“凌空拂云“,又能“劲节孤直“。
而另几名植物妖精则是:赤身鬼(枫树),杏仙(杏树),还有丹桂,腊梅两名丫环(女童)。
基本上这几位妖精已经凑齐了文人们所向往的一切:隐士美女女童侍仆;加之他们还能经营出一片“仙境人家“,“隐逸去所“,生活堪称完美。
可是,百美终有一瑕:四个老头子还是觉得寂寞,寂寞
对,寂寞。
读书读人我常常如此,以自己一个普通人的身份代入思考,往往会有些感触,或者会心微笑。
和我写一些关于西游的小文相似,当初写得寂寞,不知道如何,想发出来看看,听听,回响,交流。
四个老头子我想也是如此吧,修行了很多很多年,四个人日日相对吟了不少诗歌作了不少的对联,千年下来,四个隐士是不是觉得对方开始“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了
又则,四个人挤在一起闭门造车,到底各自水平如何不能确知。
如同理工科出身写的文章想得到文科生的首肯,四个妖精的诗歌水平是否也需要一个来自于“锦绣之乡““教化之地“的真正的 “人“的承认呢
于是,唐三藏就是这么个极佳的候选人。
他来自大唐,自小修行,是个有道高僧。
于是四个老头子趁此“风清月霁之宵,特请你来会友谈诗,消遣情怀故耳。
” 从前读西游,常常直接跨过里面的诗词歌赋,总觉得是些陈词滥调,与小说情节不大相关;不耐,不耐得很。
其实“省略“之处的信息量大得很,最好的例证莫过于红楼梦之判词,而西游记也不例外。
细细一读这短短的一段“木仙庵“之难吧。
这一难的文字大部分是诗歌。
四位树精首先开始自我介绍,文人隐士的自我介绍别有一番不同。
他们四位更为不同,因为句句都是“自我吹嘘“。
“非凡辈““远俗尘“ “傲风霜“等字眼触目可见。
且用拂云叟的自我介绍为例吧: “岁寒虚度有千秋,老景潇然清更幽。
不杂嚣尘终冷淡,饱经霜雪自风流。
七贤作侣同谈道,六逸为朋共唱酬。
戛玉敲金非琐琐,天然情性与仙游。
” 拂云叟说自己现在虽然老了,还是很潇洒;虽然经历不少风霜雨雪还是有一番风流态度;接着他把自己与晋代竹林七贤,还有唐代的竹溪六逸比肩,总结自己是“天然性情与仙游“。
竹林七贤也许人们都比较熟知,是魏晋的几名风流名士,包括有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据说这几个人成日谈诗论酒,啸傲山林。
而“六逸“则是说的唐代天宝年间,李白到山东任城做客,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该等,结社于竹溪,故号“竹溪六逸“。
这十三个人好歹算是中国历史上数得着的人物,拂云叟却说与他们“作侣同道“,“为朋共唱酬“,口气不能说不大。
倒是唐长老调子挺低,说道: “四十年前出母胎,未产之时命已灾。
逃生落水随波滚,幸遇金山脱本骸。
养性看经无懈怠,诚心拜佛敢俄捱
今蒙皇上差西去,路遇仙翁下爱来。
” 有底气的人调子反而低,无底气的妖精还未真正做诗,号子就先喊得很高。
并且我深深的怀疑,他们那些“自我介绍“之诗是否已经吟过很多很多遍了;只是今日终于有机会在外人面前展示。
写到这里,想起一则关于伊丽莎白泰勒的小故事。
说是她当年提名奥斯卡奖女主角后,便在家里对着镜子苦练获奖感言;后来泰勒果真拿下最佳女主角,终于如愿以偿的表演了自己的那一番声情并茂声泪俱下的获奖感言。
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高调出场,往往会黯然收场。
咱先不说那么远的,还是继续欣赏四位树精的表演吧。
在自我介绍之后,树精们向三藏 “请教“禅法; 虽说四老侧耳倾听,觉得“无边喜悦“,似乎要“稽首皈依“;其实别当真,因为拂云叟马上站出来说啦:我们和你不同,你说的这些对我们统统没用(“我等生来坚实,体用比尔不同“……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
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甚么
)。
我说,那你还请教什么呀
这简直是我当“知心姐姐”“居委会大妈“的情形的翻版。
有时朋友们遇到难处,向我述说烦恼,征询建议。
而我往往发现一番苦口婆心,如同开水浇在石狮子上—毫无用处;我说如此如此,她说如此如此不行;我说这般这般,她说这般这般不好;。
。
。
说来说去,我发觉原来她们只是想找个人说说,我只要耐心的听,认真的点头,用眼神和姿势表达出同情和理解就好了。
而“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位树精也是如此,他们要的并不是真正意义的“交流“;他们要的是“展示”和一些“承认“,以遣寂寞之涯。
到此处,四老还不算太失体面。
接着,拂云叟请众人入“木仙庵“饮茶。
此时的三藏,很值得表扬,因为他竟然有了自我保护意识,偷偷看到四老都把那茯苓膏吃了下去,才吃了两块,殊为难得。
饮茶之后,五人开始联句;联着联着,十八公慨然要“顶针“联句,这简直是要了四位树精的老命。
看看他们联的什么吧: 唐三藏:“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劲节公:“春不荣华冬不枯,云来雾往只如无。
” 凌空子:“无风摇拽婆娑影,有客欣怜福寿图。
” 拂云叟:“图似西山坚节老,清如南国没心夫。
” 孤直公:“夫因侧叶称梁栋,台为横柯作宪乌。
” 扑嗵
简直不通! 李卓吾自然比我懂诗,五人唱和未完,实在忍不住就在此处评道:”一伙歪诗,堪笑,堪笑。
“ 做出一伙歪诗还不够,四老仍要三藏“请赐教全篇“他们好“勉强而和“。
再往下细细一看,每一句诗仍是说自己;说自己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有仙风道骨,如何如何有气节,如何如何有才华。
。
。
那么美好的夜晚,他们不咏月,不眠风,而是抓紧一切机会自我标榜。
其实整个儿的唱和酬酢过程中,他们几位基本在“自说自话“;并没有“交流“ 和“反应”。
很多的时候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谈话也与此极为相似。
我们似乎在“谈话”“交流“,其实是我说我的,你说你的,她说她的。
说童年,化妆品,说老公男友,她说的时候,我便在肚里构思回想,不在意她在说什么;我说的时候,她要抢着我的话头,因为她觉得自己的故事更有趣。
说来说去,最后其实只说了一个字:“我“ 。
我们是那么汲汲于表达自我,寻找听众。
四位树精和唐三藏在此月白风清之夜,做的就是这么件事情,只是方式不同。
钳工实习心得
钳工实习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学生在钳工实习过程中通过独立地实践操作,将有关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基本工艺方法和基本工艺实践等有机结合起来的,进行工程实践综合能力的训练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素质的培养与锻练。
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又是我们大学生、工科类的大学生,特别是机电学院的学生的必修课,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意义的必修课。
钳工实习又是我们的一次实际掌握知识的机会,离开了课堂严谨的环境,我们会感受到车间的气氛。
同时也更加感受到了当一名工人的心情,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
1年的钳工实习结束了。
虽然很累,但我却学到了很多:我们知道了钳工的主要内容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刮削、研磨、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装配、和修理等等。
了解了锉刀的构造、分类、选用、锉削姿势、锉削方法和质量的检测。
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钳工实习培养和锻炼了我们,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使我们不但对金工实习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且提高了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使我们更好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了我们的所学的知识。
我们同时也学到老师的敬业、严谨精神。
老师们不耐其烦地帮我们查找程序中的错误,一遍又一遍。
有的程序特别长,可老师才不计较这些,只要有一点毛病,就一定要把它揪出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同学们的作品修整得更为完美一点。
有的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给同学演示如何操作,直到同学真正清楚。
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男同学帮助女同学、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同学,大家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既学会了如何合作又增强了同学间的友谊。
钳工实习让久在课堂的我切身的感受到作为一名工人的苦与乐,同时检验了自己所学的知识。
钳工实习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世间无难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读书感想
多读书,也能使你的便得快乐。
读书一种,一种娱乐的方式。
读书也可以使你身心健所以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
用读书来为自己放松心情也是一种十分明智的举动。
良辰美景,赏心悦目,此为人间四美,通过读书,让我们体会在繁华浮躁的喧嚣都市中那一刻难得的清净,细细回味,仿佛脱离一切,如庄梦化蝶般,使我两忘的宁静,又有扶摇直上逍遥万里的酣畅。
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极致。
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
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
”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
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
”人生乐趣在读书,有书为伴心甘甜。
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
对李白的感想
我比较喜欢李白,李白比杜甫显得烂漫率真些,杜甫给我的感觉是很抑郁的一个人。
虽然两个人都仕途不如意,但会自我安慰的总比郁郁终日的好些吧。
我坚定不移的认为,两人的文才其实都是非常杰出的。
他一生不以功名显,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
对月,千金散尽还复来”,够有胸襟。
有时候是要懂得得失的必然性,既然,已经没有了也就不必太自责了,现在不如开心的饮酒,以后会再有的
人生何尝不是会这样呢
很喜欢李白,喜欢他的傲慢,喜欢他的自信,喜欢他的才华,喜欢他的乐观,喜欢他的潇洒,喜欢他的诗歌......人生有太多的道理,在他的是诗歌充分的展现了,人这一生的坎坷、挫折、得意、失意、平淡、华丽......有时间我会仔细的读一读他的诗歌,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其实,应该是说人生的学问吧
中国名人伟人的成长故事
司马光,宇君实,号迂叟,是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出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十一月,当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 光。
司马光家世代官宦,其父司马池后来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直以清廉仁厚享有盛誉。
司马光深受其父影响,自幼便聪敏好学。
据史书记载,司马光非常喜欢读《左传》,常常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七岁时,他便能够熟练地背诵《左传》,并且能把二百多年的历史梗概讲述得清清楚楚,可见他自幼便对历史怀有十分浓厚的兴趣。
此外,还有一件事使小司马光名满九州。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厂里。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
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小小的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从小就是一副小大人模样。
这就是流传至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这件偶然的事件使小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
上一篇:励志感言300字坚持
下一篇:返回列表